2018年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整治取得突破进展

2019年01月24日 09:13河北日报

中国园林网1月24日消息:2018年,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精准把握“雄安质量”生态环境内涵,将生态环境视为新区发展生命线,强化标本兼治,推进综合治理,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白洋淀淀区水质与上年相比有所好转,主要污染物总磷、氨氮浓度同比分别下降35.16%、45.45%,改善效果明显。新区空气质量有所改善,综合指数为6.86,较上年下降7.42%,PM2.5浓度比上年下降5.97%。 

聚焦突出问题,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整治取得突破进展。

唐河污水库一期工程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顺利完成。累计完成排爆面积102.5万平方米,存余污水全部处理,一般固废12.6万吨、含砷含铅疑似危废0.86万吨全部安全清理,部分区域生态修复已初见成效。

雄安新区606个有水纳污坑塘全部完成治理。

突出重污染企业清出整治。强化对133家涉水企业监管,严格整改提高标准,不达标的全部停产整改,加大对安新县羽绒、制鞋、有色金属三大行业关停取缔和转型升级力度。安新县共有羽绒企业73家,截至目前,水洗生产设备(甩干机)已完成拆除移位,封堵自备井73眼,留用生活用水井66眼。安新县正在对1600多家制鞋企业开展综合整治。

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再排查、再整治。2018年,三县新排查出“散乱污”企业1433家,其中关停取缔类915家,整改提升类518家,已全部完成整改。

扎实抓好畜禽养殖综合整治工作。三县按照新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标准共排查规模化以上畜禽养殖场378家,已全部完成治理,其中取缔或搬迁173家,整治205家。下一步计划对分散畜禽养殖进行整治,逐步实现全域禁养。

持续开展固体废物风险隐患排查和农村固体废物集中清理。去年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专项行动,建立了1531家产生工业固废企业管理台账。认真开展农村工业固体废弃物等“五废”的排查整治工作,督导建立堆存点位“一处一策”制度,逐点位明确整治路径、整治时限和整治标准。三县排查出的各类历史遗留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集中在安新县,制鞋下脚料、废线皮、针刺毡等下脚料33万吨已经全部完成清理。

清理围堤围埝,改善白洋淀水质。经统计,新区三县围堤围埝700多处,总长度1147公里,其中安新县长度982公里,容城县15公里,雄县150公里,均建立了详细的台账。安新县围堤围埝清理任务工作量最大,发布了《关于禁止白洋淀水产养殖的通告》和《安新县清除围堤围埝、网围及沟壕水产养殖实施方案》,召开白洋淀清除围堤围埝、网围及沟壕水产养殖工作动员大会,整体进展较为顺利。

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快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完成了重点涉VOCs企业的深度治理,93家涉VOCs企业共安装230余套超标报警装置,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快推进锅炉治理,实现了新区工业企业燃煤锅炉的清零。率先建成秸秆禁烧监控体系,基本做到全域覆盖。推进农村清洁取暖,顺利完成了2018年“双代”改造任务,为新区群众温暖过冬打下坚实基础。

白洋淀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重点工作顺利推进:

——筹划推进重点生态治理项目。推进白洋淀入淀口藻苲淀和马棚淀生态湿地建设,目前已完成府河、孝义河入淀口湿地概念性方案编制工作,设计规模分别为30平方公里和15平方公里,建成后出水水质达到Ⅳ类标准。

——积极推进淀区78个村污水、垃圾、厕所等一体化综合治理先行工程,目前此项工作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推动土壤先行区建设试点。组织新区三县环保和有关部门配合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共布设农用地土壤监测点位347个,采集土壤样品1087个,获取1.2万个监测数据,已完成全部土壤样品分析测试工作。

——积极开展雄县隔碱沟等重点干支渠治理。雄县新托管三乡镇共33条重点支干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隔碱沟最为严重,主要污染源来自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厕所污水直排、垃圾倾倒和堆放。

推荐阅读:

雄安新区今年春秋两季将造林二十万亩

白洋淀“2035规划”出炉 为雄安新区构建蓝绿空间

正式开工!雄安新区植树造林工作最新消息来啦

雄安新区:坚持生态修复 加快恢复华北之肾功能

(来源:河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