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9日消息:全面决胜小康,就必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河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督查问责力度,加快完善环境污染治理长效机制,推动实现空气、水、土壤、生态等河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找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努力提升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观念转变为先导。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如果不能得到根本确立,生态文明建设注定不可能行稳走远。全面学习深刻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和践行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观,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生观,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法治观,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赢全球观。
绿色发展为重心。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调整经济和能源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推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研究谋划把生态资源环境优势变成生态环保产业发展优势。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壮大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全面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硬约束,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制度化建设为重点。制度安排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影响,要尽快补上制度短板漏洞,坚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护航。加速环境治理导向,完善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不同行动主体间的协调机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机制、动态有效的制度纠偏机制,从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等层面扎牢织密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市场化推进为方向。用市场化手段应对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是国外发达国家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紧密结合环境治理国情省情,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重点探索回答“买卖什么”“谁来买卖”和“怎样买卖”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以排放污染的权利(即排污权)交易为例,科学设置排污权的指标交易规则,激发企业主动参与到污染防治工作中。积极探索培育和发展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市场,保障生态环保产品及服务的良性运行。
干部差异化考核为牵引。干部考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挥棒”,必须坚持差异化的干部绩效考核。坚持完善“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终身追究”原则,加大差异化绩效考核,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把政绩融在清水里、把丰碑刻在青山上。地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责任人,生态环境各部门应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分工协作、共同发力。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为敢干事、能干事的生态环境保护干部撑腰。
科技创新为引领。坚持通过系统的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理论、制度、文化等研究取得新突破,明确影响制约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环节,为根本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科学支撑。加快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创新步伐,依靠先进环境治理工艺、技术路线,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环境污染预防治理能力水平。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创新工作,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科学化水平,紧紧依靠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实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预防和综合治理环境污染、修复和保护生态平衡。
推荐阅读: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