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屯堡镇地处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部,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地,素有“三省雄关”之称。近年来,牙屯堡镇探索出“四防四化”森防管护模式,连续多年没有发生较大森林火情。
黑水县将以此次生态文化旅游季为契机,全面展示丰富多彩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让游客体验优美的自然风光、品味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独特的民俗风情。
近日,北京市延庆区召开古老果树保护现场动员会。
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以林长制为抓手,建立林长网格化责任体系,全面落实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模式,筑牢森林草原防火安全屏障。
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和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科研人员日前在期刊Phytotaxa发表论文,表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创建区内木论自然保护区发现一个兰科隔距兰属的新物种——木论隔距兰。
11月8日,首届以竹代塑国际研讨会以竹代塑产品研发与创新主题分会在北京举办,会议邀请11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及杰出青年代表讨论了竹纤维复合材料关键制备技术
11月7日,从首届以竹代塑国际研讨会资源培育与供应主题分会上获悉,智能化技术已成为竹类育种的有效手段之一,竹类植物已进入智能育种时代。
2022年,江西省油茶林总面积1560万亩、高产油茶林面积800万亩、产值突破500亿元,油茶林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第二位。
11月8日,首届以竹代塑国际研讨会竹产业和企业发展促进绿色经济主题分会在北京举办。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以竹代塑是推进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应大力推进以竹代塑,让竹产业惠及更多国家。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日前宣布,将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等29处湿地列入新一批国家重要湿地名录,至此,我国国家重要湿地达58处。
11月8日,首届以竹代塑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闭幕。会议取得发布《“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研讨以竹代塑产业发展政策、资源培育、产品研发与市场开拓等关键课题,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为保持林区野生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龙江森工集团从2023年冬季起将采用轮采方式开展森工林区刺五加采收。2022年提供刺五加的10家林业局公司,原则上不列入2023年收储计划。
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北京林业大学、宁夏林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林科院、宁夏大学等4家单位,汇聚领域内领军人才,面向国家林业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需求
从国家林草局发展改革司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经济林产品产量达1.15亿吨,其中干鲜果品产量9500万吨,且品质总体好于去年。
《中国·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指数报告(2023)》近日在北京发布,以量化指数的方式全面评估了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旨在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价值参考。
10月25日,“构建高质量团体标准体系 助力林产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举办。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领导
科研新成果:将肥料装进可生物降解的纸布复层矿质袋中,使之与土壤科学分隔,缓慢释放养分,这种新技术产品叫做“袋控缓释肥”。
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以林长制为总抓手,创新古树名木保护机制,确保树树有人管、保护经常化,全市现存古树名木2946株、古树群15个。
江西省安福县明月山林场“百场兴百业、百场带百村”行动开展两年多来,已建成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600余亩,辐射带动全县推广中药材种植3万多亩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宏伟镇积极践行“两山”理念,以打造“生态发展小镇”为目标,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让绿水青山成为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