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网记者胡金专栏

【胡说】小议中国建筑的传统与创新

来源:中国园林网   作者:胡金   日期:2018-8-23 9:10:30

“之所以很多传统无法突破,是否表示中国的文化很难一言蔽之。”哪儿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

作为文化史必谈的建筑,因为“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名称定义就明枪暗箭,去年数十位老派学者对俞孔坚的联名讨伐,经媒体转载发酵引社会讨论即可见其中尘嚣。

前不久,不甘寂寞的商界大佬马云拍了一部《功守道》,在各路人马尝试品它个究竟时,有一个观点可能就悄悄倒在我脑子里了,该文作者认为马云尝试对中国民族文化气质做一个定义。新中国国花久未能确立,也是表象之一。

且不说国土辽阔、民族众多等因素,从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受西方、苏联等国外经验影响,又要走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本来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新中国在对历史文化总结时,无法理直气壮地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但是,要创新就必须要传承,或者说有底子。

自18世纪国门被破起,以上海为典型的西方洋建筑就牢牢吸引了国人的眼球,其后的新都市主义美学占据时尚尖端……纵观我国建筑史,此时是脱节最严重的阶段,几乎完全颠覆了中国建筑方式,不论是形式,还是材料、结构等。再后来兴起的仿苏联风格建筑,也都是在以西方建筑为基底的现代建筑上做创新,私以为现代建筑大师冯纪忠先生的设计,也是现代建筑追溯中国传统历史的结果。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向往和追求,又出现了一波欧美豪华风。随着新中国成立与国力恢复,追溯传统、民族复兴的呼声渐起渐高,参照思考日本园林艺术的传统与现代结合,我们开始摸索新中式,发展到后期甚至变得急于求成、生搬硬套了。

所以,底子是传统还是西派就分裂了,也是中国建筑界能分成两大派的根本原因。

再说传承的方式。传承之于各朝代官方、文人、家族、江湖等,一是反抄、一是思古、一是秘传。而清末作为早期全球化运动中的挨打鸟,原来封闭式、霸权式的环境已经崩盘,这也是中国传统必须要面对的矛盾之一。期间,国内先后发起三次思想文化运动,文学层面愈加呈现出与传统割裂的变革创新,建筑其实亦然。

创新就是特殊的融合,以新的点去“拉”旧要比旧“推”新要轻松得多,加之权利认知等各种因素,也就造成了传统派的乏力和日渐显得狭隘的主因。但很多年轻设计师在兼收传统现代优势,并希望从中开辟出独特表现形式的人居环境。

融合又有内在外在一说。现在中国建筑界,有两个争议很大的人——王澍和马岩松,一个内在传统自然、一个外在表现山水;一个是空间感受、一个是视觉感官。而就中国美学而言,讲究物化移情、内在意蕴,对深受古贤的中国人来说,意境营造更具说服力。如之前所讲的《功守道》相关,而今“道”可能是中国人最能接受的概括了,包括王澍对冯纪忠先生方塔园的评价“里面有一种精神”。

今天暂且到此。下班回家赏雪。

写于杭州2018年1月26日

推荐阅读:

吴龙高:三十余载,取花香一枝

火星去,房子都快修好了

嘉兴苗木 时代的先行者

花卉旅游业投资决策的诸多陷阱

热门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uanlin.com 客户服务热线: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