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追究破坏草原犯罪唤标准盼行动

2012年07月03日 10:45法制网朱宁宁 唐晓芳

中国园林网7月3日消息:2010年启动的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对于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意义重大。而好的政策要想真正落实到位,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作保障,必须有强有力的执法配套措施来辅佐。

在内蒙古自治区采访的这几天中,记者发现,草原法在保护草原生态方面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加强:立法尚需完善、执法力度仍需加大、相关配套措施也需进一步跟进……

“应该像保护森林一样保护我们的草原。”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旗长色音图对草原法在当前实践中的实施状况不无担忧。他说,草原和森林是同等重要的自然资源,但相比森林法来说,草原法不管是在立法层面,还是在执法层面,都存在不小的差异。他建议进一步完善草原法配套法律法规,为有效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提供法制保障。

草原执法力度仍需加强

据介绍,内蒙古自治区着力完善草原法的地方性配套法规,先后制定、修订了草原管理条例、基本草牧场保护条例、草原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草原保护地方性法规。

但是随着种粮效益的推动、野生经济植物价格的上涨和土地开发建设力度的加快,违法开垦草原、滥采乱挖草原野生植物、乱占乱用草原及违法审批征用草原等破坏草原的违法现象呈上升势头。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草原生态边治理、边破坏,先治理、后破坏的怪圈。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的情况,严重威胁到草原生态治理和国家生态安全。

严峻的现实面前,草原法执法力度亟待进一步增强。相关法律人士表示,首先,草原法虽然规定对违法开垦、违法审批、违法占用等严重破坏草原的行为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此均无相关具体的定罪量刑标准,追究刑事责任很难落实。其次,草原法对其他一些可能造成草原严重破坏的违法行为没有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相关行政处罚也偏轻,如对大规模乱采乱挖野生植物、非法在草原上探矿、采矿、挖沙、采石、取土,非法在草原从事和举办各类活动、乱碾乱压草原等造成草原严重破坏的行为均没有追究相应刑事责任的规定。这十分不利于有效打击和遏制破坏草原生态的违法行为。

人手不足执法难度增大

目前,在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关键在于加强草原管护和监管,以保障草原生态的基本平衡。为了加强对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的监管,内蒙古自治区构建起了以草原监理队伍为骨架,以《内蒙古自治区嘎查(村)级草原管护员管理办法》为血液,以嘎查村级牧民管护员为触手的草原监督管理保障机制。

但在实践中,草原管护员数量依然不能满足草原生态监测管护的需要。在地域广、草原面积大的地区会甚至出现1名管护员负责10万亩草原管护工作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管护效果的发挥。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嘎查村级草原生态管护员的工资每人每年只有4000元。

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实地走访中也感到,人手不足已经严重制约到监管效果。以四子王旗为例,目前全旗共有308名草原管护员,平均每10万亩才配备一名管护员。管护员的主要职责也仅限于每季度的工作汇报。跟四子王旗的情况相似,东部鄂温克族自治旗的草原管理部门从上到下也面临着人手严重不足,经费紧张的问题。

“一名管护员要管理如此大面积的草原,这让草原法充分执行的难度增大。对于一些严重毁坏草原的违法行为,往往无能为力。目前草原管护员只具有汇报的职能,并无处罚权。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健全相关配套制度来解决。”色音图说,目前从国家到地方草原执法机构的设置规格普遍较低,没有赋予其明确的执法权限,其实际起到的监护作用十分有限。可以说,与草原生态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中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不相称,不能适应强化草原执法的现实需要。

执法中引入公安警务机制

鉴于当前草原生态保护的严峻形势,色音图代表建议:

在立法方面:国家应抓紧制定基本草原保护管理办法和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以保障相关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应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适时修改草原法,进一步强化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利用措施和非法破坏草原的法律责任。同时,应参照侵占、破坏土地、森林违法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修改补充刑法相关规定和最高院相关司法解释,以明确违法开垦、违法占用、违法变更草原用途和严重破坏草原生态的定罪量刑标准,有效打击和遏制危害草原生态的不法行为。

在执法方面,应该根据草原生态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适当提高草原执法机构规格。应进一步加强草原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实人员,提高素质,保障经费,配齐装备,强化执法手段,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

同时建议各级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草原监理队伍建设,将落实草原生态保护的各项工作经费纳入到各级财政预算。

此外,针对目前草原执法难和抗法案件突出的问题,建议对草原执法队伍实行正规化管理,统一着装和标识。或者参照森林执法在草原执法中引入公安警务机制,在重点草原设立草原公安派出所,以强化草原执法力度。

相关链接

嘎查村级牧民管护员管理办法,是内蒙古自治区针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一项配套政策。2011年自治区配套4690.4万元用于管护员工资的发放。实践表明,嘎查村级管护员制度是一项非常好的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保障措施,一方面可以促进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可以加强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管,同时也给转移就业的农牧民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下发的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的规定,自治区实行牧民管护员制度,每个嘎查(村)根据实际情况聘用1至2名草原管护员,总数限定在1万人以内,牧民管护员的工资由自治区和盟市共同承担。目前,经过任务的逐级落实,结合业务实际需要,全区管护员新增1726人,达到11726人。

推荐阅读:

草原湿地被开垦 中国耕地保护面临安全忧患

新疆借助“天山申遗”保护草原自然景观

内蒙古乌审旗:荒漠变绿洲 丰碑树草原

我国最大面积“海底草原”面积缩减 专家促立法保护

(来源: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