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这片海拔800-1200米的山地雨林行走,听到深谷里悠扬的猿声,所有的劳累都随风而散了。”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海南昌江县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斧头岭,山高林密。保护区工作人员一边挂起法制宣传横幅,一边说:“十年前,有位澳大利亚动物学家来寻觅长臂猿行踪,连续在山里住了三个月,结果连猿声也没听到,失望而归。”
海南长臂猿是海南岛特有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定为极度濒危物种,是海南热带雨林原真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标志,也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成效的标志之一。海南长臂猿个体数量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2000多只降到80年代的7只,进入21世纪,随着保护措施的不断加强,现存33只。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时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海南省将海南长臂猿保护列为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工作。海南省政协也将“加强海南长臂猿保护”作为今年调研协商的重要课题,组织了委员、专家、学者组成调研组,深入昌江、白沙的崇山峻岭,实地调研,远赴省外考察学习。
长臂猿主要以浆果类为食,对栖息地要求较高,只生活在保存相对完整的原始热带雨林。
“20世纪初,全岛绝大多数市县有长臂猿分布。由于过度采伐,到上世纪80年代,海南长臂猿仅分布于霸王岭林区,一度仅剩下7只。2019年增长至4个家庭群30只。2020年初,在白沙县青松乡打炳村附近发现第5个家庭群共3只。”调研组成员、省政协委员、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关亚丽说。
“我们收集了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院所、相关院校、部分市县有关长臂猿的资料,考察了昌江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白沙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赴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学习。在充分论证后,形成了《加强海南长臂猿保护调研报告》。”调研组成员、省政协副秘书长房方介绍。
报告认为,长臂猿保护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栖息地空间狭小,碎片化突出;原始林破坏严重,林分质量偏低;监测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监测手段落后;科学研究不系统,预警监测能力不强;统筹协调不够,资源整合不到位;保护投入不足,资金保障机制不完善;社区共管机制不完善,保护宣传效果不明显。
报告提出了以海南长臂猿保护为核心加快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精准修复长臂猿栖息地,建设长臂猿生态廊道,加快建设长臂猿监测体系,加强长臂猿科学研究,完善长臂猿保护管理机制和长臂猿保护资金保障机制,加强长臂猿立法保护,健全社区共管机制,加大长臂猿保护科普宣传力度等10个方面29条具体建议。
“与其他猿类相比,海南长臂猿具有繁殖周期较长,性成熟年龄大,对生境要求严格等因素,故种群数量增长缓慢。”调研组成员、海南大学林学院教授杜彦君、张辉等认为,加强海南长臂猿科学研究,开展预警监测评估,是长臂猿保护的重要方法。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海南长臂猿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对海南长臂猿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
调研报告得到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南省副省长冯忠华认为调研报告很有深度,问题精准,对策建议针对性强,要求省林业局要认真研究落实。
省委副书记李军批示:“省政协报告内容丰富,很有价值,请省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高度重视,吸纳到实际工作中,争取长臂猿保护取得新突破新成果。”
推荐阅读:
(来源:人民政协报)